深入冯梦龙的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,灵魂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对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与悲凉命运的沉思之中。
杜十娘,一个兼备美貌与智慧的女性,机智地企图挣脱风月场所的枷锁,追逐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然而,命运却未如她所愿,她的智慧在命运面前显得略显微弱,最终只能以投身江水的方式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首先,当杜十娘考验李甲筹集赎身的银两时,李甲非但未能成功,反而选择逃避,暴露了他怯懦无能的本性。如此之人,怎能承担起杜十娘的一生?由此可见,杜十娘在识人方面,确有盲目之失。
其次,杜十娘为了心中所愿,选择原谅李甲的过错,自欺欺人地幻想与李甲共度美好时光。这种想法,无异于异想天开。李甲本非正人君子,贪恋风尘,荒废学业,这样的人,怎能轻易被托付终身?何况,出身名门的李甲,与烟花女子杜十娘的结合,如何能得到家族的认可?若他们选择私奔,岂不令李甲成为世人唾弃的不忠不孝之徒?这种爱情,难道不是一种自私的表现?显然,杜十娘并非完全明理之人。
再次,李甲对杜十娘并非真心,仅仅是迷恋她的美貌。杜十娘过于执着于追求幸福,一次又一次地原谅李甲,终致悲剧收场,怒沉百宝,投江自尽。
杜十娘犹如一只被困笼中的猛虎,向往着大自然的自由,渴望摆脱束缚。然而,她激烈地撞击着铁笼,最终以头破血流的惨状告终。这样的她,难道算得上聪慧吗?
纵观中国古代历史,妇女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扮演着被动与工具的角色。三从四德、七贞九烈等封建礼教将她们紧紧束缚,使她们无法拥有自由与爱情。杜十娘勇敢追求美好爱情,固然值得敬佩。然而,她不过是封建社会中一颗翻腾的尘埃,无力改变女性的地位,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,当时的生产力决定了这种封建制度的存在。若改变这一制度,恐怕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,违背社会发展规律。若果真如此,岂不是如同飞蛾扑火,自取灭亡?那么,又能怨谁呢?